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

淺談兒童的上部呼吸道感染

兒童的上部呼吸道感染

感冒(common coldURInasopharyngitis)

  屬於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,也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。潛伏期約2天到1星期,主要症狀有發燒、流鼻水、咳嗽、鼻塞、鼻水倒流,甚至呼吸道外症狀,如嘔吐、腹瀉、頭痛、肌肉酸痛等等。病程約7天,不過鼻分泌物、咳嗽可持續2星期以上。

  治療上以症狀治療為主,不需要給予抗生素。除非黏稠化膿性鼻分泌物持續10~14天以上,這時考量鼻竇炎之可能性,以及有急性中耳炎時,才給予抗生素。

  併發症包括急性中耳炎、中耳積水、鼻竇炎、下呼吸道感染。

 

咽炎及扁桃腺炎(pharyngitis/tonsillitis)

  最主要的症狀是喉嚨痛,百分之七十是病毒感染,A族鏈球菌是唯一常見的細菌。

(1)EV病毒:會引起淋巴腺腫,甚至表現出感染性單核球過多症。

(2)腺病毒:可能引起咽喉結膜熱。

(3)A族鏈球菌:以5~10歲居多,常有軟顎出血點,有時會有猩紅熱表現。猩紅熱是報告傳染病,使用抗生素超過一天,則無感染力。

  治療上,病毒性的只需症狀治療,鏈球菌則需以penicillin治療10天。

 

中耳炎(otitis media)

  這是6歲以下幼兒非常常見的問題,6歲以上因耳咽管功能趨成熟,發生率就逐漸減少。中耳炎通常併發在呼吸道感染之後,其病原體主要是細菌,以肺炎鏈球菌、未分型之流行感冒嗜血桿菌及卡他莫拉菌(Moraxella catarrhalis)三者最多,但亦有約5%是單獨的病毒感染造成。可分成急性中耳炎、中耳積液及慢性化膿性中耳炎。

  臨床表現通常是在呼吸道感染後幾天,突然發生耳痛、發燒、全身不適、聽力損傷,少數會耳鳴、眩暈。耳朵流膿是耳膜穿孔後膿液流出的表現。

  急性中耳炎的治療是使用抗生素,療程為10~14天。對於中耳積液長達3個月以上或併有聽力受損、眩暈耳鳴之患者,給予鼓膜切開術和放置通氣管治療。

 

鼻竇炎(sinusitis)

  在兒童,咳嗽與鼻涕是鼻竇炎最常見的症狀,較大之兒童或成人則會有頭痛、顏面腫痛之症狀。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多在7~10天改善,若持續7~10天以上不見改善則需考慮急性鼻竇炎。持續超過3個月則是慢性鼻竇炎。少數病程不到10天而診斷為急性鼻竇炎者,常為持續高燒、流鼻膿、頭痛、眼眶周圍腫痛的病患。咳嗽常在夜晚躺下時加劇,這與鼻涕倒流有關。

  可以是病毒性或細菌性,急性鼻竇炎的致病菌和中耳炎類似。治療是使用抗生素至症狀緩解後7天,常需14~21天。生理食鹽水灌洗可以加速分泌物排出,使腫脹減緩(僅適用於較大而能配合的孩童,較小且不能配合之孩童需小心嗆傷)


(摘錄與編修自2007年李淵順醫師在聖保祿醫院對護理人員上課的講義)

【停診公告】114年度員工旅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