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5日 星期日

淺談兒童的急性發炎性呼吸道阻塞

兒童的急性發炎性呼吸道阻塞

病毒性哮吼(viral crouplaryngotracheobronchitis)

  多發生於6個月到5歲之間的幼兒(在較大之兒童,其症狀較輕),好發在較冷的季節(在台灣一年四季皆有,但仍以冬季居多)。病原體以副流行性感冒病毒最常見,其他如呼吸道融合病毒、流行性感冒病毒、腺病毒等。

  初期症狀與上呼吸道感染相似,隨後咳嗽加劇,出現聲音沙啞、狗吠式咳嗽、喘鳴(stridor)、胸骨上凹陷等典型症狀。症狀常在夜晚較厲害。病情輕重不一,嚴重者會缺氧發紺。

  診斷在胸部X光可見到聲門下狹窄,呈現尖塔狀影像(steeple sign)。要與會厭炎、細菌性氣管炎區分,尤其是當對於一般的哮吼治療反應不佳時。

  治療上要使用吸入性腎上腺素與注射型或口服類固醇。預後大都良好。


會厭炎(epiglottitis)

  發炎部位在會厭上方和附近組織。好發年齡為2~7歲。致病病原體包括b型流行感冒嗜血桿菌、肺炎鏈球菌、A型或C型化膿性鏈球菌。

  典型症狀是突發性的高燒、吞嚥困難、流口水、發聲困難、吸氣性喘鳴(stridor),很快的進行到呼吸窘迫。

  診斷由咽喉鏡可看到大而紅腫的會厭,但絕大部分病例是由胸部X光看到尖塔狀影像(steeple sign),再於頸部側面X光看到會厭腫脹出現拇指徵象(thumb sign),而加以懷疑。咽喉拭子的細菌培養、尿液抗原檢測也有幫助。

  治療上由於考量流行感冒嗜血桿菌的抗藥性,要先使用AugmentinCeftriaxoneCefotaxime治療,再依培養報告調整。為避免呼吸道阻塞,有時需要氣管內插管或氣管切開。使用類固醇或吸入性腎上腺素對其無療效。

 

細菌性氣管炎(bacterial tracheitis)

  主要因細菌在氣管內引發炎症反應,造成聲門下明顯腫大,氣管內有很多化膿性分泌物,形成一層膜狀物,因此也被稱為假膜性哮吼。3歲以下居多,也會產生致死性呼吸道阻塞。病原體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、流行感冒嗜血桿菌、肺炎鏈球菌、A族化膿性鏈球菌、卡他莫拉菌(Moraxella catarrhalis)等,但少數有綠膿桿菌。

  它通常也是發生在一個病毒性感染之後,一開始表現像病毒性哮吼,接著出現高燒、呼吸窘迫、甚至呼吸道阻塞到需要插管的程度。大約有一半患者合併有肺炎。

  診斷要由氣管鏡檢查看到氣管內膜狀分泌物,並由培養找到病原菌。

    治療上必須給予抗生素,可先使用AugmentinCeftriaxoneCefotaxime治療,再依培養報告調整。為避免呼吸道阻塞,有時需要氣管內插管或氣管切開。使用類固醇或吸入性腎上腺素對其無療效。

  因為後兩者的預後與病毒性哮吼差異很大,因此對於一般的哮吼治療反應不佳、孩童活動力差以及持續高燒時,要特別留意後兩者的可能性。

(摘錄與編修自2007年李淵順醫師在聖保祿醫院對護理人員上課的講義)

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

淺談兒童的上部呼吸道感染

兒童的上部呼吸道感染

感冒(common coldURInasopharyngitis)

  屬於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,也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。潛伏期約2天到1星期,主要症狀有發燒、流鼻水、咳嗽、鼻塞、鼻水倒流,甚至呼吸道外症狀,如嘔吐、腹瀉、頭痛、肌肉酸痛等等。病程約7天,不過鼻分泌物、咳嗽可持續2星期以上。

  治療上以症狀治療為主,不需要給予抗生素。除非黏稠化膿性鼻分泌物持續10~14天以上,這時考量鼻竇炎之可能性,以及有急性中耳炎時,才給予抗生素。

  併發症包括急性中耳炎、中耳積水、鼻竇炎、下呼吸道感染。

 

咽炎及扁桃腺炎(pharyngitis/tonsillitis)

  最主要的症狀是喉嚨痛,百分之七十是病毒感染,A族鏈球菌是唯一常見的細菌。

(1)EV病毒:會引起淋巴腺腫,甚至表現出感染性單核球過多症。

(2)腺病毒:可能引起咽喉結膜熱。

(3)A族鏈球菌:以5~10歲居多,常有軟顎出血點,有時會有猩紅熱表現。猩紅熱是報告傳染病,使用抗生素超過一天,則無感染力。

  治療上,病毒性的只需症狀治療,鏈球菌則需以penicillin治療10天。

 

中耳炎(otitis media)

  這是6歲以下幼兒非常常見的問題,6歲以上因耳咽管功能趨成熟,發生率就逐漸減少。中耳炎通常併發在呼吸道感染之後,其病原體主要是細菌,以肺炎鏈球菌、未分型之流行感冒嗜血桿菌及卡他莫拉菌(Moraxella catarrhalis)三者最多,但亦有約5%是單獨的病毒感染造成。可分成急性中耳炎、中耳積液及慢性化膿性中耳炎。

  臨床表現通常是在呼吸道感染後幾天,突然發生耳痛、發燒、全身不適、聽力損傷,少數會耳鳴、眩暈。耳朵流膿是耳膜穿孔後膿液流出的表現。

  急性中耳炎的治療是使用抗生素,療程為10~14天。對於中耳積液長達3個月以上或併有聽力受損、眩暈耳鳴之患者,給予鼓膜切開術和放置通氣管治療。

 

鼻竇炎(sinusitis)

  在兒童,咳嗽與鼻涕是鼻竇炎最常見的症狀,較大之兒童或成人則會有頭痛、顏面腫痛之症狀。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多在7~10天改善,若持續7~10天以上不見改善則需考慮急性鼻竇炎。持續超過3個月則是慢性鼻竇炎。少數病程不到10天而診斷為急性鼻竇炎者,常為持續高燒、流鼻膿、頭痛、眼眶周圍腫痛的病患。咳嗽常在夜晚躺下時加劇,這與鼻涕倒流有關。

  可以是病毒性或細菌性,急性鼻竇炎的致病菌和中耳炎類似。治療是使用抗生素至症狀緩解後7天,常需14~21天。生理食鹽水灌洗可以加速分泌物排出,使腫脹減緩(僅適用於較大而能配合的孩童,較小且不能配合之孩童需小心嗆傷)


(摘錄與編修自2007年李淵順醫師在聖保祿醫院對護理人員上課的講義)

淺談兒童的下部呼吸道感染

兒童的下部呼吸道感染

支氣管炎(bronchitis)

  急性支氣管炎多由病毒引起,部分亦可能由百日咳桿菌、黴漿菌引起,但也可以是病毒感染後繼發細菌感染。

  症狀先由乾咳開始,3~4天出現流鼻涕,接著轉為咳嗽有痰。患者可能發燒、胸口灼熱、全身不舒服,一星期左右後症狀逐漸消失。診斷是靠臨床診斷,CXR也可幫助。

  一般僅需症狀治療即可,無須使用抗生素,除非是懷疑細菌性感染。

 

細支氣管炎(bronchiolitis)

  這是細小支氣管因發炎阻塞所致,呼吸道管壁水腫增厚及黏膜為發炎細胞所浸潤,管徑因而縮小,阻力增加,呼吸變得急促有哮鳴聲(wheezing)

  病房因此症住院的孩童佔相當高的比例,好發在2~3歲以下,冬季和初春是流行季節。病原體最主要是呼吸道融合病毒,其他還有副流行性感冒病毒、流行性感冒病毒、腺病毒、鼻病毒、腸病毒、披衣菌、黴漿菌等。

  症狀一開始是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,2~3天後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症狀,如呼吸淺快,呼吸困難、哮鳴聲、胸骨上或肋骨下凹陷、鼻翼搧動。

  診斷是依據臨床症狀,治療上除了症狀治療藥物外,可以給予高溼度氧氣、適當水分補充、吸藥治療、物理治療。

 

肺炎(pneumonia)

  依侵犯的解剖部位可分為大葉性肺炎(lobar pneumonia)、支氣管性肺炎(bronchopneumonia)、間質性肺炎(interstitial pneumonia)

  病原體包括細菌性、病毒性,以及其他如黴漿菌、披衣菌等。其中最多的還是病毒。較會呈現急性病容與併發症的是細菌性。

  診斷是依臨床表現與CXR來判斷。區分是哪種病原體可利用痰液檢查、血液檢查(WBC/DCCRPB/C、血清抗體、血液凝集試驗)、尿液抗原檢查。

  治療上,如是病毒性則以一般支持性症狀治療即可,細菌性則要輔以抗生素治療。

(摘錄與編修自2007年李淵順醫師在聖保祿醫院對護理人員上課的講義)

【停診公告】113年度員工旅遊